(Go: >> BACK << -|- >> HOME <<)

:::

編輯前言

一、編輯目標

(一) 廣收臺灣客語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南四縣等六腔之傳統及現代詞彙,以保留方言特色及促進語言活化。

(二) 建立具包容性及存異性的資料庫。除使六個腔調的資料能相互對照參考外,各腔調內部的習讀音或地方變異等資料亦於本辭典呈現;用字方面,除主詞目用字之外,亦收錄異用字以供參考。

(三) 提供詳盡且深入淺出的音讀、釋義說明,以及多樣豐富的參考附錄。除輔助中小學客語教學使用外,亦使各界入門或進階的學習者皆能有所依循、參考。

(四) 辭典內容整合本部公告出版之各項客語成果以及客家委員會客語能力認證詞庫。

二、編輯原則及方法

(一) 本辭典的編輯原則係依據《新編客家語六腔辭典》六腔總編輯會議決議訂定。編輯原則包含〈收詞原則〉、〈用字原則〉、〈標音原則〉、〈釋義原則〉等工作原則。

(二) 編輯方法:本辭典之編寫依「選詞→定詞→撰稿→審稿→定稿」之程序進行。

    1. 選詞及定詞:詞目來源以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為基礎,加入教育部客語成果及客家委員會客語能力認證詞庫語詞,並蒐集各界建議增收之詞彙後依〈收詞原則〉及編輯委員之決議增刪詞目。
    2. 內容編纂:以一腔領頭,其他腔別依自身語言特色譯稿的方式進行。各腔均按照「撰稿 →審稿 →定稿」之流程編審內文。
    3. 遇有無法解決之字、音、義等疑義稿件,則依性質提請本辭典內容釋疑小組會議討論。

三、編輯資料

(一)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新編客家語六腔辭典》
(二) 教育部部編版客家語分級教材等各項客語編輯成果
(三) 客家委員會客語認證詞庫資料
(四) 各項坊間參考工具書或依編輯委員建議增補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