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 BACK << -|- >> HOME <<)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申请成为管理员/ASid/第4次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現在的日期與時間是2024年6月16日 20時42分(UTC按此更新

投票現已結束!
請勿再作任何投票或改票,否則會被視為廢票。

ASid[编辑]

在此投票 截止時間 2024年6月11日 (二) 23:59 (UTC)

  • 申請者:ASid讨论 | 貢獻
  • 提問時間:2024年5月1日 (三) 00:00 (UTC)—2024年5月14日 (二) 23:59 (UTC)
  • 投票時間:2024年5月29日 (三) 00:00 (UTC)—2024年6月11日 (二) 23:59 (UTC)
意見[编辑]
問題[编辑]
提问时间已经结束,请勿再增加问题,唯可以继续在意见区作讨论。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 2024年5月15日 (三) 04:42 (UTC)[回复]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三个问题的回答[编辑]
  1. 您期望幫忙怎麼樣的管理事務?請先閱讀管理員的介紹頁面。
    • 除了協助ipbe-zh及大量訊息發送的申請,我還會執行修訂版本刪除、保護跟封鎖等操作,儘管我的活躍度已不如以往活躍,但我仍會關注社群,在時間上允許且還有餘力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幫忙,謝謝。
  2. 在所有您在維基百科撰寫的條目或作過的貢獻中,有沒有讓您覺得特別喜歡的部份?有的話,為什麼?
    • 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部分,喜歡的部分是做些小雜事,在社群討論的時候給予一些意見或提醒。
  3. 你有沒有在過去遇到任何有關編輯方面的衝突,或者是你認為其他用戶造成你的壓力?您如何處理這件事,以及未來遇到時您會怎麼處理?
    • 目前仍沒有發生過編輯衝突或者有用戶造成壓力。當衝突發生時,雙方首先要相互信任且願意聽對方說話,兩邊都要嘗試理解對方表達的意思,並不斷修正,不要輕易猜測揣測。~~Sid~~ 2024年4月5日 (五) 12:18 (UTC)[回复]
落花有意12138的问题[编辑]
  1. 请问“民主”在中文维基百科的作用都有什么?
  2. 您预期可能在何时不再活跃?
  3. 您的账户保安措施都有什么?

以上。——落花有意12138 2024年5月1日 (三) 09:27 (UTC)[回复]

1.民主是假定所有人一定的認知能力,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然而現實卻不是如此,比如說這種情況,社群應該有一套機制制止這種行為,或者是根據他的意見降低該票的比重。
2.看現實生活的安排及我的心力是否足以應付社群的事情,除此之外由於我有著拿權不做事,會覺得自己很不負責任的情況,所以只要有人需要幫忙去討論頁找我,我通常都會幫忙處理。
3.我有著對於資安的觀念,除此之外維基帳號我都有特製一套密碼,至於2FA的話由於我覺得太麻煩目前我沒有開。--~~Sid~~ 2024年5月2日 (四) 06:45 (UTC)[回复]
希望這些答案會讓您滿意,謝謝。--~~Sid~~ 2024年5月2日 (四) 06:50 (UTC)[回复]
此為補充第二項回答的這段話「除此之外由於我有著拿權不做事,會覺得自己很不負責任的情況」,所以我每隔要求自己一定要處理一些請求。~~Sid~~ 2024年5月2日 (四) 07:00 (UTC)[回复]
HK5201314的问题[编辑]
  • 你認為有甚麼外維方針指引很值得中維引入?
  • 請問閣下有否留意上月於Wikipedia talk:共识的討論爭議,當中一方是管理員,另一方是回退員。如果閣下成功當選,請問如何以第三方管理員身分解決爭議?

以上--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5月1日 (三) 12:50 (UTC)[回复]

1.沒有特地觀察外維方針,所以不是很清楚。
2.假設我選上了礙於管理員頭銜,我通常不會介入,頂多當雙方的橋樑,協助兩方理解對方的意思僅此而已。--~~Sid~~ 2024年5月2日 (四) 06:28 (UTC)[回复]
看了您問其他候選人的問題,我先跟您打一個預防針,由於我前面幾次已經被RFA弄到我身心俱疲,現實生活也無法讓我在這樣弄,我回的答案會很簡單,不會做過多解釋,希望您見諒,謝謝。
也希望其他要問我問題的人,可以的話不要問太多,我頭會很痛,謝謝大家的見諒。--~~Sid~~ 2024年5月2日 (四) 06:50 (UTC)[回复]

第三條問題:
現時,中維沒有任何方針指引單獨論述交通條目,當中香港巴士及鐵路條目被指「愛好者網站」,有不少IP或新使用者添加車牌車次等原創研究,也有個別編輯者刪除或淡化附來源而具爭議的事項。試根據黨鐵打手全面在維基刪除港鐵車站歷史和負面內容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的討論,

  1. 說明中維管理員在交通條目的角色是什麼。
  2. 有人認為管理員針對燙手山芋「不為」/「冷處理」,導致公眾或投訴者認為維基百科偏幫個別用戶,閣下對此指控有什麼看法?
  3. 有人在討論區質疑該名編輯者可能違反WP:利益衝突,作為管理員後選人,如何看待此事?
  4. #87 回覆#90 回覆 請問閣下對此觀點有什麼看法?

以上。--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5月3日 (五) 14:53 (UTC)[回复]

恕我吐槽,你維是中文維基百科不是粵語維基百科,您拿粵語的要中文站的人發表觀點也太為難人了...--SunAfterRain 2024年5月3日 (五) 15:24 (UTC)[回复]
1.我認為沒有管理員在交通條目的角色是什麼,這種概念,所有的管理員在所有的條目當中,除掉回退明顯破壞及對條目種種管理操作外,他們的編輯仍可以被視為普通編輯者之一,沒有什麼特殊的待遇,儘管他們具備管理員的頭銜及權限,但如果他們做的管理操作不被社群的共識支持,或者根據方針指引操作後有出現妥當的意見反映說此操作不當,管理員們就應當停止。
唯有一點須注意,管理員在編輯時就應當多加注意不要讓自己的編輯去引起爭議,或者牽扯進其他爭議中,當然管理員執行管理操作時也理應如此。
2.關於這一點還是那句話,社群沒有足夠的共識與支持,這才是促使管理員時常選擇不處理的原因,一旦輕易處理就很容易會被冠上濫權獨裁的頭銜,管理員要花好幾天的時間與精力去應付,還要擔心被除權,加上志願者性質,管理員現實生活也不是閒閒沒事做,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沒有理由去責怪管理員不處理。
3及4題由於我並不完全理解粵語,為了避免錯誤理解導致回答變成牛頭不對馬嘴,我就不回答了,還希望您見諒,謝謝。--~~Sid~~ 2024年5月3日 (五) 15:43 (UTC)[回复]
修正一下錯字及語句怪怪的地方。~~Sid~~ 2024年5月3日 (五) 15:54 (UTC)[回复]
更改第一題的部分回答,以確保有明確表達我的意思。~~Sid~~ 2024年5月3日 (五) 16:03 (UTC)[回复]
以下附上書面語翻譯: 第87條回覆

想問一下刪除下列報道是否由港鐵PR發出?
安全問題:刪除了太陽報和香港01就東鐵月台的問題報道,2023年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批評3年全線安裝幕門的進度太慢的報道等。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B1%E9%90%B5%E7%B6%AB&diff=prev&oldid=79849910
完全刪除班次問題的內容,如港鐵稱由大圍站前往金鐘站只須約17分鐘。而有線新聞的記者進行實測後,發現往返上述兩站需時約21分鐘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B1%E9%90%B5%E7%B6%AB&diff=prev&oldid=79849866
刪除東鐵因遷就居民而慢駛的報道和受影響乘客的人次,報道來源全部為《蘋果日報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B1%E9%90%B5%E7%B6%AB&diff=prev&oldid=79849806
———-
回覆在這裏:
1. 不需要列出這麼多宗案件,這麼多宗案件會導致條目會過長,沒有人想看這麼長的條目。
由於全綫未有設置月台幕門或閘門,乘客意外墮軌或跳軌自殺事件不絕於耳。而在2016年10月31日,一名83歲老婦在羅湖站月台步出車廂時不慎由月台空隙踏空墮下路軌,右手受傷,幸傷勢無礙。有關相片在網上廣傳,引起市民對港鐵月台安全的關注。2017年3月24日,一名60多歲老翁在上水站墮軌並被列車輾過,身體斷成三截不治;同年6月11日一名任職中學教學助理的24歲女子疑不堪工作壓力在大圍站跳軌自殺死亡,公眾擔憂本綫淪為「自殺天堂」。部分月台又由於設計問題造成月台邊緣與車廂之間的空隙特別闊,而在2011年與2016年亦分別有一名20多歲少女、一名3歲男童以及一名老婦不慎從車廂與月台之間的空隙墮下路軌。
2. 至於安裝幕門嘅進度緩慢,前面已經有幾句句子說明。多年來有很好多人也曾批評站台安裝幕門的進度緩慢,不需要每一句也寫下去。
不過由於過海段工程及轉用新列車的進度緩慢而多次推遲。直到2022年5月,網媒香港01引述消息指過海段通車後,工程團隊最快在2022/-23年於個別車站加設約1.8米高的月台閘門,不過全綫安裝工程仍需等候數年才完成。直到2023年5月,馬場站1號月台率先開始安裝月台閘門,較原先計劃延遲約10年。」
3. 這句正在做什麼東西(註:原句是以粗俗語言表達,經本人和諧化了)? 一:不是百科全書語調,二:這句是什麼意思?是否暗示東鐵綫落成後開始居住的人沒有資格批評東鐵綫噪音問題。
「雖然東鐵綫於1910年已通車,毫無疑問早於沿綫所有現存的民居建築落成,即沿綫居民在遷入前都已清楚知道東鐵綫的存在會產生噪音。」
4. 下列數句找不找到資料來源供其他人核實真假?會不會有人寫了假資訊連你也不知道?還是有一大篇文字就要無條件相信?
大圍至九龍塘近名城段:原定車速每小時90公里,被降低至每小時70公里,由2012年6月13日起生效, 2020年1月8日起被降低至每小時60公里,已於2020年3月中旬放寛至每小時70公里,再於2021年10月中旬放寛至正常車速(日間)/ 每小時80公里(夜間)。(在新信號系統的控制下每班列車的行車速度也不同)
旺角東站至九龍塘段,原定車速每小時80公里,被降低至每小時50公里(南行)/ 每小時40公里(北行),由2013年11月15日起生效,已於2021年10月中旬放寛至每小時70公里(日間南行)/ 每小時60公里(夜間南行、日間北行)/ 每小時50公里(夜間北行)。(在新信號系統的控制下每班列車的行車速度也不同)
旺角東站至紅磡近旺角東站:原定車速每小時120公里,被降低至每小時50公里(北行)/ 每小時40公里(南行),由2012年10月17日起生效,已於2021年10月中旬放寛至每小時70公里(日間北行)/ 每小時60公里(夜間北行、日間南行)/ 每小時50公里(夜間南行)。(在新信號系統的控制下每班列車的行車速度也不同)
———-
以上是87回覆,90回覆將寫在其他沒有回覆第4題的候選人頁面上。另外,第三題即使是粵語也應能按照涉事編輯者於中維編輯貢獻回答,不回答也沒有關係。--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5月7日 (二) 10:48 (UTC)[回复]
@ASid--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5月10日 (五) 10:01 (UTC)[回复]
@HK5201314我的身心狀況原本就因為RFA導致我的壓力很大,大家的提問又讓我的壓力又更上一層樓(此處沒有任何責怪之意),所以我可能暫時無法回答您的問題,對此我感到很抱歉,希望您可以見諒。~~Sid~~ 2024年5月12日 (日) 03:07 (UTC)[回复]
兩個問題[编辑]
  • 您認為您之前幾次管理員選舉失利的原因是什麽?
  • 您認為社群是否應該盡力平等以待每一個維基人?

以上。--🎋🎍 2024年5月2日 (四) 09:00 (UTC)[回复]

1.無法顧及所有人的所期望的方向吧,滿足A的期望或者做法,B就會不滿意,兩方都滿足了還有可能跳出C,我以往會這麼做,現在不會了,要做到顧及所有人的期望還不能出現衝突只會讓我變成精神病。
2.理論上是要這麼做,實際上沒法這麼做,太多太多因素影響著每個人,您總會遇到那種講了不聽,說了三四次不能那樣做還是不停止的人,每個人包括社群需要適當的衡量自己的時間精力,不要去做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事情。--~~Sid~~ 2024年5月2日 (四) 13:38 (UTC)[回复]
修正錯字。~~Sid~~ 2024年5月3日 (五) 15:45 (UTC)[回复]
路西法人的提問[编辑]

感謝自薦參選管理員。

  1. 您如何定義文明方針所列的「輕率魯莽指控他人行為不當」?您認為目前社群當中此類不文明行為的發生頻率有多高?您不必參考我所寫的論述,請按自己理解回應。
  2. 我注意到社群各方面的討論都屢屢出現缺乏實質有效論據及論證的發言;也有用戶因某些規定和指示不合意,認定這些規定和指示「不需遵守」,並在討論中拒絕正視相關規定和指示背後至今仍然存在的意義和作用。您如何看待此類型的用戶發言,又能否提出該如何處理及避免此類窒礙社群進步的行為?
  3. 我一向形容本站多數管理人員是「聖母」性格,對於顯然應被驅逐的長期擾亂社群秩序者抱持過度仁慈的態度,往往讓這些擾亂者成功以片面之詞拉攏支持者擾亂社群。您對此抱有什麼看法?

以上。--西 2024年5月2日 (四) 10:23 (UTC)[回复]

1-1.我一直以來都覺得這種東西要由社群來定義,Wikipedia:輕率指控這個論述我認為其實寫的很清楚了。我看到會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往往是雙方標準及考慮的點不同,這才導致這類指控的出現。
1-2.就我注意到的,以一個月來講平均1-3次。
2.社群要用很明確詳細的敘述告訴社群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做,並且要有案例提供,不要有模稜兩可的地方,這是我的想法。舉個例子WP:NOTAD,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那要有案例告訴別人什麼是宣傳,這對社群新手老手都有好處,就比較不會出現說「什麼叫做宣傳」這種問題。
3.事實上這是因為社群沒有足夠的共識與支持,沒有足夠的共識與支持,管理員就不敢貿然下去處理,因為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冠上濫權獨裁的頭銜,這是我的看法。--~~Sid~~ 2024年5月2日 (四) 14:28 (UTC)[回复]
A1Cafel之問題[编辑]

連同這次,閣下已經是三年內第四次參選管理員,之前三次均以失敗告終,目支持率距離當選門檻(當時仍為八成)仍有一定距離。

  1. 在審視當中的反對意見後,你有作出甚麼改變以面對這次參選?
  2. 對於社群在較早前下調管理人員當選門檻,你是否有較大信心當選(或取得臨時管理員權限)?
  3. 如果這次參選仍然落選,你會否在之後第五次參選管理員?

以上。--A1Cafel留言2024年5月5日 (日) 03:42 (UTC)[回复]

1.改變太過在意別人的想法,改變試圖取得所有人認同的想法,不求事事盡如人意,只求問心無愧。
2.臨時管理員可能取得機會,永久就不指望了,至於信心的部分,事實上我從選舉開始就給自己敗選的心理準備,防止期待太高最後敗選時產生的極大失落感等等的負面情緒。前次看到大家的反對票這麼多讓我很驚訝,尤其地球君跟AT君的反對票讓我很震驚,所以其實這次我沒報多大的期望。
3.看我當時的行程安排。--~~Sid~~ 2024年5月5日 (日) 12:25 (UTC)[回复]
Aotfs2013的練習題[编辑]

請在本頁面指出並「實際解決」以下兩項操作的問題,並詳述您評估採取的解決方案的具體理由:

  1. Special:diff/82231976
  2. Special:diff/82231997

期待您的回答。——Aotfs2013 留於 2024年5月5日 (日) 16:17 (UTC)[回复]

1.Belarus101的移動操作,就我的解讀他是根據WP:命名常規的名從主人原則「如果一個條目所述的主體——人、物或可謂有「擁有者」之事,其擁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資料出現此主體的中文名稱,可優先考慮使用該中文名稱。」,這裡我是假定Belarus101他編輯摘要說的是真的。
2.重複條目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條目名不適合做為重定向,一種是可以做為重定向,前者需要提AFD,後者直接重新導向即可。
-
以下說明Belarus101少做的部分,我來合併條目我會多做的部分,移動條目我會更謹慎的部分。
1.我通常會在編輯摘要裡直接放入官網的資料,確保移動標題為常用名稱,我的選擇是不移動。
2.使用{{Merged-to}}標記被合併條目的討論頁,{{Merged-from}}標記合併條目的討論頁,編輯摘要順便說明相關情況,可以的話通知被合併條目的建立者,可以的話與之討論怎麼合併。除此之外加入我所知曉的地區用詞轉換。
-
以下說明我為什麼會這麼處理的原因具體理由
1.方便大家直接查閱,確保之後不會出現爭議。「確保移動標題為常用名稱」,因為WP:命名常規#先到先得名從主人所使用的標題在中文任何地區都不是常用名稱的話,將不適用名從主人。不移動的原因是我有不確定性,我找不到官方的資料,這是為什麼我前面會說直接放入編輯摘要的原因。
2.標記討論頁確保及在編輯摘要說明,確保符合Wikipedia:CC_BY-SA_4.0协议文本當中的「姓名標示」。通知被合併條目的頁面建立者與討論合併內容,是讓建立者知曉,不會有種莫名其妙辛辛苦苦寫好的條目被合併的感覺。確保用詞不要差異太大,這部分無法全部兼顧到,所以需要社群相關經驗豐富的人來處理。
希望我的回答讓Aotfs2013滿意,如果有沒注意到的地方,希望Aotfs2013可以提點,謝謝。--~~Sid~~ 2024年5月6日 (一) 16:31 (UTC)[回复]
@ASid謝謝您的回答,在此追問:
  1. 有人認為您在討論頁添加{{Merged-from}}無法解決Belarus101版本侵權的問題,請嘗試理解為什麼?以及您同意嗎?若您同意,又應該怎麼做?
  2. 您同意另外兩名使用者對此一問題的回答與您的出入嗎?
——Aotfs2013 留於 2024年5月9日 (四) 20:37 (UTC)[回复]
@Aotfs2013我的身心狀況原本就因為RFA導致我的壓力很大,大家的提問又讓我的壓力又更上一層樓(此處沒有任何責怪之意),所以我可能暫時無法回答您的問題,對此我感到很抱歉,希望您可以見諒。~~Sid~~ 2024年5月12日 (日) 03:07 (UTC)[回复]
丝糖的问题[编辑]
  1. 作为一名IPBE授予者,您在实际处理请求的时候体验如何?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队列中仍有大量积压请求,您认为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作为一名有 info-zh 队列访问权限的agent,您在实际处理请求的时候体验如何?
  3. 您提到您会处理修订版本删除请求。
    1. RD2中提到“考虑是否在执行普通删除后,该单一历史版本仍能造成恶劣影响”,您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对某一历史版本单纯进行回退并不是足够的,换句话说,它依然可以造成恶劣影响?(转自白磷的问题)
    2. RD4和监督请求1均是对于非公开私人信息的处理。您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应当使用RD4对某版本进行隐藏?是否存在某种情况,可以只执行RD4而不“联系监督员执行监督隐藏”?

感谢~ Stang 2024年5月8日 (三) 02:50 (UTC)[回复]

1-1.申請太多很容易審核疲乏。
1-2.社群有一方認為IPBE授權標準太低,一方認為IPBE申請處理速度太慢,站內沒有一個固定的授權標準,導致不是很敢貿然處理,我們沒有什麼直接的數據去判斷對方是否需要,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客棧提議說以有限制CU,請求社群盡快加緊恢復本站CU,我前面提到的審核疲勞也是原因。
2.整體處理情況感覺是不錯的,只是偶爾會碰到一些較難以處理的信件。
3-1.我認為在嚴重污辱的情況下,例如:當在其他人看到該嚴重污辱的版本時,可能會導致被污辱者上新聞、被誤解或產生其他負面影響,維基百科影響力不可小覷,這是要慎重處理的。
3-2.使用者意外編輯登出時即可使用。我想是有的,但這理論上來說會非常少見。--~~Sid~~ 2024年5月10日 (五) 08:27 (UTC)[回复]
gluo88的问题[编辑]
  1. 关于对方针的“合理诠释”。 由于个人难以排除主观性, 对方针的解读也会不同,很难有客观的方法判断。 社群讨论时曾提到:“究竟是什么是‘合理诠释’?这正是社群过往许多争议的核心。”。 按自己对方针的解读所进行的管理操作引起社群多人异议或反对时,阁下如何处理?
  2. 关于“棘手争议”。 由于“棘手争议”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个人难以排除主观性,所用的判断(“合理诠释”)标准也会不同,对方针的解读也会不同,很难像形式逻辑的命题那样,有客观的方法, 通过纯粹的严密逻辑推理来做出判断和说服。比如,国家政治中,除了专制国家, 民主国家(特别是欧美), 无论是议会或选举, 各派都是无穷的道理,也都无法说服对方。 社群讨论时曾提到:“很多时候‘勇于出手’与‘专断独行’真的只是一线之隔而已”。 有时管理员的某个管理操作被一部分人看作是‘勇于出手’, 但被另一部分人看作‘专断独行’。 处理不好会引起重大争议,甚至引起管理争议/管理战等, 是否有不给管理员来太大压力的处理方法? 阁下如何处理“棘手争议”?
  3. 关于Wikipedia:共识。 常看到讨论相僵持不下,新的发言往往本质上只是对已有观点的重复,相互都无法说服对方。 由于任何个人的看法都具有主观性,所用的判断(“合理诠释”)标准也会不同,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情况(一致同意的共识)。比如,1. 上月於Wikipedia talk:共识的討論爭議; 2. Bigbullfrog1996案, 已经出现非涉事管理员的处理被当管理事员回退, 产生了管理操作争议。 方针提出“共识应采纳多数人的意见,并和重要少数的意见作出适当妥协”。 尽管容易客观判断“多数人的意见”,阁下对其它类似案件如何处理中, 如何引导社群客观判断讨论足够充分否和已经和少数的意见作出适当妥协?--Gluo88留言2024年5月8日 (三) 17:16 (UTC)[回复]
    1.遇到這種情況我會撤回自己的操作,並解釋自己為何這麼操作,讓社群討論出結果再處理。
    2.沒有,沒有那種ABCDE的期望希望都滿足,勇於處理爭議,都不會出現衝突,還不會壓力太大的處理方法。我通常不會主動處理或介入「棘手爭議」,要處理或介入我也只會當雙邊溝通的橋樑,至於爭議問題是要靠雙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並試圖取得共識才能解決。
    3.我只會當雙邊溝通的橋樑引導,討論是否足夠充分要看情況。討論需要雙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並試圖取得共識,而不是堅持己見,如果兩邊只是各執己見,一點都不相信對方,也不為對方理解,那沒有什麼討論會是有結果的。--~~Sid~~ 2024年5月10日 (五) 08:54 (UTC)[回复]
    在下也认同您的处理方法:“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撤回自己的操作,并解释自己为何这么操作,让社群讨论出结果再处理。” 也认同您的引导社群讨论并试图取得共识的总的思路。
    社群讨论中见到,“两边只是各执己见,一点都不相信对方,也不为对方理解”,讨论好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一致的意见(也没有客观的方法, 通过纯粹的严密逻辑推理来做出判断和说服持相反意见的人)。是否可以有下面的考虑及解决方案,或其他方法?
    • 避免采用只有少数人支持的方案。如果一个方案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那么它可能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它可能无法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 尝试采用多数人认可的方案(可能是51%-99%,先在比例上有讨论和共识)。在充分讨论和沟通协商后,如果一个方案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那么它可能是一个更加公平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 不急于结案,继续讨论。如果双方观点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可以选择暂时搁置争议,继续收集信息和意见,以便在未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Gluo88留言2024年5月11日 (六) 14:24 (UTC)[回复]
@Gluo88我的身心狀況原本就因為RFA導致我的壓力很大,大家的提問又讓我的壓力又更上一層樓(此處沒有任何責怪之意),所以我可能暫時無法回答您的問題,對此我感到很抱歉,希望您可以見諒。~~Sid~~ 2024年5月12日 (日) 03:07 (UTC)[回复]
Lemonaka的问题[编辑]

It's the fourth time that you are trying to run an RFA. What have you learned about previous three failed nominations? What changes had happened to you since those ones?

这是您第四次尝试进行 RFA。 您从之前三项失败的提名中了解到了什么? 自从那次之后你发生了哪些变化?---Lemonaka 2024年5月9日 (四) 01:09 (UTC)[回复]

我和竹生君好像都問過類似的問題。--A1Cafel留言2024年5月11日 (六) 03:05 (UTC)[回复]
1.我從前面三次我發現社群大多數人對RFA候選人支持或反對早已決定好,不會因為你問題答的好,有沒有答而改票,問題沒答或者是回答了,反對者仍會有理由投反對。我過往太過在意他人的眼光,每次回答問題都把讓自己壓力很大,最後仍不會有好結果。
2.如我前一題所提到的,我現在回答問題是從簡,有表達到我的意思就好,不會過多解釋,對RFA不會放的太在意,讓自己壓力山大,因為過沒過其實早已決定好。--~~Sid~~ 2024年5月11日 (六) 14:02 (UTC)[回复]
這種的選舉態勢讓我傷心。主保佑。 -Lemonaka 2024年5月11日 (六) 23:37 (UTC)[回复]
不知哪個部份讓你傷心,RFA已經讓我壓力很大了,希望不是因為我的自我調節讓你傷心...--~~Sid~~ 2024年5月12日 (日) 02:50 (UTC)[回复]
Y. Sean的問題[编辑]
  1. 您對中文維基百科最大的期許是什麼?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盡可能)達成這個期許?
  2. 您認為哪些中維現行的方針條文有缺陷,又應該如何修改?
  3. 簡單敘述您在中維最喜歡的工作。—Y. Sean 2024年5月10日 (五) 12:28 (UTC)[回复]
    1-1.期許這部分滿多的,我說其中一個,我期許社群討論時可以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並且雙邊試圖取得共識。
    1-2.有空多參於一些大型討論,當橋樑讓衝突緩和並促進討論。
    2.方針沒有提供案例,很容易會有模糊地帶,或者因個人解讀不同,因而產生衝突或不同的處理方式。修改方式即是增加處理過的案例,讓人很輕鬆就可以抓到標準在哪。
    3.幫助新手。--~~Sid~~ 2024年5月11日 (六) 14:22 (UTC)[回复]
Rice King的問題[编辑]

您認為「對事不對人」和「對事又對人」有哪些差別?您是否覺得某些情況下「對事又對人」是必要的?--Rice King 信箱 · 留名邊緣人 2024年5月10日 (五) 15:42 (UTC)[回复]

差別是「對事又對人」會因為人過往所做的事情產生不同的處理方式。
「對事又對人」應該要盡量避免,但事實上卻很難完全做到,人往往會因為某個人的貢獻巨大,不小心會淡化或忽視這個人原本違規的事實。--~~Sid~~ 2024年5月11日 (六) 15:57 (UTC)[回复]



我是此次的候選人ASid,很抱歉告訴大家一件事,原本RFA就讓我壓力很大,大家的提問又讓我的壓力又更上一層樓(此處沒有任何責怪之意),後續各位的提問我不保證我一定可以回答(大家仍可以繼續提問題,我沒有要攔著大家提問題的意思,即便我無法回答我還是會看),希望大家見諒,謝謝。~~Sid~~ 2024年5月12日 (日) 03:07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结果[编辑]

此次投票共收150票:

  • (+)支持 共77票;
  • (-)反对 共45票;
  • (=)中立 共26票;
  • 弃权 共2票
  • (+)支持(-)反对 = 63% : 37%

支持人数不足,支持率低于总有效投票的65%,被提名人未当选。票数经J.Wong与本人复核,所有投票附言已经打乱顺序并列于上方。--Jimmy Xu 2024年6月12日 (三) 16:4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