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 BACK << -|- >> HOME <<)

跳转到内容

教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umchung留言 | 贡献2007年8月1日 (三) 14:59 新頁面,內容: 各種宗教都有一套作為信仰支柱的概念,這種觀念是宗教行為(教儀)的內在根據,也是宗教組織的骨架,是宗教三元素中...)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各種宗教都有一套作為信仰支柱的概念,這種觀念是宗教行為(教儀)的內在根據,也是宗教組織的骨架,是宗教三元素中的基礎。最基本的宗教觀念大致可分為靈魂觀、神靈觀、神性觀。

宗教的祟拜對象採取了超越人間力量的形式,這種超人力量構成靈魂觀。 這些神靈如何支配人的日常生活,取決於信仰者如何理解神靈的性質,包括神有多大權力、智慧、意志等。 神靈的性質同時決定神支配世界和人間生活的方式

靈魂觀 泰勒認為靈魂概念是宗教最核心的內容,沒有靈魂就沒有超自然,沒有超自然就沒有宗教信仰。通過比較世界各宗教的靈魂概念可以得知大體上有兩個共同點,第一,靈魂是人或物的一切行為的主宰,靈魂主宰人或物的思想、情感、行為。第二,靈魂既主宰人也可獨立存在,進一步即靈魂不滅,不會隨肉體死亡,因此靈魂總為肉體對立,靈魂為無形、無生、無滅,肉身則與之相對。這種肉體與靈魂的對立在不同宗教大抵相同。例如在基督教中,靈魂不朽、上帝存在、意志自由構成宗教神學基礎,伊斯蘭教大體如此。佛教承認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也有「神不滅」的概念。

原始人是如何從頭腦中產生靈魂的概念?泰勒分析是兩類生物學問題構成,第一是生、夢、病、死的分別,第二是出現於夢幻中的人的形象。開始獨立思考的人類開始發現人在生時有感覺有思想有行動,人死後皆無感覺絛思想無行動,這關聯地想到人死是某一種東西的缺失,夢境可以看到夢幻的影像,諸如看見遠方的地方,認為睡眠有某一種東西離開人體可察看遠方,於是產生靈魂概念,睡眠時靈魂暫離人體,而死亡則是永久離開。例如當他看見同伴的死,他會認為他比昨天一定是沒有了「什麼」,這個什麼就是一種令人有生氣有活力的東西,甚至進一步推想靈魂是從呼吸中離去,甚至經血液流出而離去。

泰勒分析原始民族,加勒比人語言中「靈魂」、「生命」、「心」皆為同一詞語,湯加人認為靈魂住在心中,巴索托人認為人死是心的離去,病愈是心的回來。澳洲土著中「呼吸」、「精靈」、「靈魂」皆為同一詞語,甚至創世紀中亦有說上帝用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它鼻孔裡,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這說明希伯來人也認為呼吸是賦予人生命力的靈魂。利未記中有提到一切活物的血,就是他的生命,也說明血是生命力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