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 BACK << -|- >> HOME <<)

跳至內容

蘇州碼子

好文
來自维基百科

蘇州碼子

蘇州碼子,也叫草碼花碼番仔碼商碼。是中國古代民間使用个數字。渠脫胎於中國文化歷史高頭个算籌,也是唯一還來使用个算籌系統,產生勒中國蘇州。現在勒港澳地區个街市、舊式茶餐廳搭仔中藥房難般還好看着。

數字 蘇州碼子 漢字數字
0
1
2
3
4
5
6
7
8
9

歷史[編輯]

敦煌《算經》殘卷(P.3349)里向有同現在「蘇州碼子」相同个符號,像是用「〦」或「丅」表示數字6、「〧」表示7等
丁日昌《炮錄》稿本,數據多用碼子表示
京張鐵路青龍橋站站台上用蘇州碼子標記個裡程碑

蘇州碼子脫胎於中國文化歷史浪个算籌,也是唯一還來畀使用个算籌系統。花碼勒拉南宋个辰光從算籌分化而來。搭算籌一樣,花碼也是一種進位制計數系統。跟算籌弗同个是算籌通常用勒數學跟工程浪,花碼通常用勒商業領域裡向,主要用途是速記。

據《中國通史》第八卷、第五節《中國數碼和零的符號》記載:「我國在商周時期已出現記數的符號,但在很長時期內並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用於記數和演算的數碼。至唐代才開始用數碼記數,宋元時期逐步得到完善,其使用也更加普遍。」老法頭个公文、契約、帳表、官帖、私鈔、當票當中還有背書等所有涉及經濟方面帶有數字个文檔中,經常會出現搿種特殊个組合數碼,而且廣泛用勒政治、經濟、軍事、商業、工業還有老百姓个生活等各个方面。阿末,伊畀阿拉伯數字取代。

記數法[編輯]

蘇州碼子是種進位制記數系統,以位置表示大小。記數符號寫成兩行,頭行記數值,二行記數量級搭單位。譬方如:

左邊例子即「40.22元」。頭行記載數目數值,「〤〇〢二」(〡〢〣連寫要縱橫交錯以免認錯脫)代表4022。二行記載數目數量級搭單位。
右邊例子即「8500斤」。頭行「〨〥」代表85,二行記數量級為千。

假使數量級是一,个末就省脫。計量單位是「毫」時,用「毛」字代替。譬方如:

左邊例子即「34200元」,右邊例子即「9.8毫」。

假使頭行只有一隻數字,好拿數量級記拉右面;假使數量級為一,好拿計量單位直接記拉右面。譬方:

影響[編輯]

蘇州碼子个形成跟中國古代个算籌還有記數數碼个演變有交關直接个關係。俚完全是由算籌——記數符號演變而來,到明代成為之完整統一個一種數碼,再畀商業界作為暗碼使用。到清末民初,廣泛應用於民間,後來也畀用於官方。搿點從我伲今朝看到个舊時各種官私賬本當中可以看出來,記賬儕用蘇州碼子符號記錄个。

蘇州碼子多用於以前个商業、手工業、當鋪、金融業等一切經營活動跟生活中个數字記載、契約个簽訂還有賬務个處理。蘇州碼子,是中國數字文化演變个產物,是阿拉伯數字勒中國廣泛使用前个一種簡便、快捷个記錄數碼,俚比漢語數目字簡單好學,比漢語大寫數字更加簡便,所以好長期勒民間流行。隨着阿拉伯數字普遍使用,作為中國發明使用个蘇州碼子,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信息化[編輯]

Unicode編碼[編輯]

蘇州碼子一到九個符號已經加入Unicode,字符碼址從U+3021到U+3029。

數字 蘇州碼子 替代使用个漢字
字符 碼址 字符 碼址
0   U+3007
1 U+3021 U+4E00
2 U+3022 U+4E8C
3 U+3023 U+4E09
4 U+3024  
5 U+3025
6 U+3026
7 U+3027
8 U+3028
9 U+3029

蘇州碼子十、二十、三十後來也加進Unicode里向,必過因為舊版本弗支持顯示,弗少辰光會得借用漢字。

數字 蘇州碼子 替代使用个漢字
字符 碼址 字符 碼址
10 U+3038 U+5341
20 U+3039 U+5344
30 U+303A U+5345

「杭州數字」[編輯]

蘇州碼子是Unicode1.1版本个辰光加進Unicode標準个,伊个辰光誤認伊是杭州个。Unicode4.0版本个勘誤表講伊拉發現箇只問題[1]

The Suzhou numerals (Chinese su1zhou1ma3zi) are special numeric forms used by traders to display the prices of goods. The use of "HANGZHOU" in the names is a misnomer.

Unicode標準文獻中,所有關於「杭州」个錯誤儕改成「蘇州」,但是為了穩定,Unicode弗允許對字符名稱進行改變,故咾字符名稱里向个「杭州數字」將錯就錯繼續用[2]

相關標準[編輯]

中國大陸GB 2312標準未收錄蘇州碼子相關个符號。GB 18030標準由於是一種Unicode變換格式,自然也收錄Unicode里向同蘇州碼子相關个符號。

台灣Big5CNS 11643收錄蘇州碼子裡向个1到9、10、20、30,當中1到3是縱式。

參考文獻[編輯]

  1. 《蘋果》直擊 茶餐廳收費「一國兩制」旅客貴港人六成. 蘋果日報. 2011-07-30 [2011-08-01]. "尖沙嘴一間茶餐廳以不同價錢收取不同類型顧客費用。給旅客看的餐牌以阿拉伯數字標價,價格比以傳統花碼標價給本地食客看的餐牌為高。"
  2. 小學課程綱要 - 數學科 - 六年級上學期,香港課程發展委員會,1983年
  3. 畢, 志夫. 被遺忘的中國傳統文化"蘇州碼子". 河北省國家稅務局網站. 2010-02-02 [2011-01-01].
  4. Freytag, Asmus; Rick McGowan and Ken Whistler. UTN #27: Known anomalies in Unicode Character Names. Technical Notes. Unicode Consortium. 2006-05-08 [2008-06-13].
  5. Name Stability. Unicode Character Encoding Stability Policy. Unicode Consortium. 2008-02-28 [2008-06-13].
維基共享資源里向尋得着搭該篇文章搭界个多媒體資源:
  1. Freytag, Asmus; Rick McGowan and Ken Whistler (2006-05-08). UTN #27: Known anomalies in Unicode Character Names. Technical Notes. Unicode Consortium. 訪問日腳2008-06-13.
  2. Name Stability. Unicode Character Encoding Stability Policy. Unicode Consortium (2008-02-28). 訪問日腳200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