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 BACK << -|- >> HOME <<)

生产率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20.195.30.63留言2011年5月8日 (日) 08:35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生產力是一個經濟學名詞,一些观点认为指由原材料變成產品的過程中的效能和效率表現。

加州果園的油畫,在農業之中生產資料就是土地和少數農具,加上勞工數量最後產出的水果數就是一個果園的生產力。

生產力的定義

一些观点认为: 生產力是有效運用創意資源,提高產品和服務附加價值,勞動生產力是某段時間內每一單位勞動投入所得的產量,以較少的資源投入生產出較多的產品即是生產力提高。今日人類工作時間並非比古代人更長,而是在工作上透過科技而更有效率因此獲得比古代人富足的生活,生產力提高是經濟成長的真正本源,能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及提高生活水平。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决定生产力高低的因素有三个: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最早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与三个因素个关系是这样的:

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随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后,演变为: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

效果及作用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被认为是推进社会进步,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生产力近乎可以决定世界的一切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交换的能力,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同时也是社会形态的判定标准之一,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是一种容纳生产力的容器(形象比喻)每一个新的生产关系在初期都能促进生产力的进步,但每个存在阶级的生产关系其“体积”是有限的,它将在一段时间后由于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被淘汰。而共产主义自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种生产关系,在共产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可以放大,例如共產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展現出強大的軍事武器生產力,二戰後也長期提供大量工業產品與農產給其他共產國家。在市場經濟下對整個社會的影響而言,生產力仍可能被低估或高估,英國智庫「新經濟基金」(New Economics Foundation)2009年所進行的研究顯示,英國醫院清潔工的工作可減少醫院內疾病傳染,每賺1英鎊就給社會創造10英鎊的價值,銀行家每賺1英鎊卻造成英國社會損失7英鎊。

經濟生產力大幅提升與科技進步關聯極大,但與流行電影描述的不同,哈佛大學生化暨材料科學教授George M. Whitesides在2011年一月的自然期刊指出私人企業傾向易回收守成的科技發展工作,而非開創性的科學基礎研究工作。許多最尖端的科技一開始難以判定有無經濟價值,私人企業大多不願投資,需要政府補助研究經費才得以存續直至實用化,美國百分之七十三的民間專利是來自引用大學、非營利機構或政府實驗室的公用研究成果(136頁~138頁、144頁,萊斯特.梭羅,知識經濟時代)。

非马克思主义

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