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 BACK << -|- >> HOME <<)

跳至內容

「北京市」: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初定本][待審]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Yumeto
源帅元美
無編輯摘要
阿拉伯數字 掌中纂 纂於掌中卷
 
第二〇行: 第二〇行:


== 史 ==
== 史 ==
北京古稱薊,為[[燕]]都。[[秦]]為廣陽郡,[[漢]]屬幽州,亦為[[廣陽國]]都。<ref>《[[:zh:s:漢書/卷028下|漢書·地理志第八下]]》</ref>[[曹魏|魏]]復為廣陽郡治,[[西晉]]時為燕國都,[[東晉]]至[[北周]]為燕郡。<ref>《[[:zh:s:晉書/卷014|晉書·志四·地理志上]]》</ref>[[隋]][[六零七年|大業三年]]改涿郡。<ref>《[[:zh:s:隋書/卷30|隋書·志二十五·地理志中]]》</ref>[[唐]][[武德]]年間復稱幽州,後屬範陽節度使。[[安史之亂]]時為偽都。<ref>《[[:zh:s:舊唐書/卷38|舊唐書·志十八·地理志一]]》</ref><ref>《[[:zh:s:舊唐書/卷39|舊唐書·志十九·地理志二]]》</ref><ref>《[[:zh:s:舊唐書/卷40|新唐書·志二十·地理志三]]》</ref>[[五代]][[劉仁恭]]亦僭號於此,為[[後唐]]所滅。<ref>《[[:zh:s:舊五代史/卷150|舊五代史·志十二·郡縣誌]]》</ref>入[[遼]]稱南京析津府<ref>《[[:zh:s:遼史/卷40|遼史·志十·地理志四]]》</ref>,[[金]][[海陵王亮]]遷都至此,易名為中都<ref>《[[:zh:s:金史/卷24|金史·志五·地理上]]》</ref>。[[元]][[一二七二年|至元九年]]更名大都。<ref>《[[:zh:s:元史/卷58|元史·志十·地理一]]》</ref>
北京古稱薊,為[[燕]]都。[[秦]]為廣陽郡,[[漢]]屬幽州,亦為[[廣陽國]]都。<ref>《[[:zh:s:漢書/卷028下|漢書·地理志第八下]]》</ref>[[曹魏|魏]]復為廣陽郡治,[[西晉]]時為燕國都,[[東晉]]至[[北周]]為燕郡。<ref>《[[:zh:s:晉書/卷014|晉書·志四·地理志上]]》</ref>[[隋]][[六零七年|大業三年]]改涿郡。<ref>《[[:zh:s:隋書/卷30|隋書·志二十五·地理志中]]》</ref>[[唐]][[武德]]年間復稱幽州,後屬範陽節度使。[[安史之亂]]時為偽都。<ref>《[[:zh:s:舊唐書/卷38|舊唐書·志十八·地理志一]]》</ref><ref>《[[:zh:s:舊唐書/卷39|舊唐書·志十九·地理志二]]》</ref><ref>《[[:zh:s:舊唐書/卷40|新唐書·志二十·地理志三]]》</ref>[[五代]][[劉仁恭]]亦僭號於此,為[[後唐]]所滅。<ref>《[[:zh:s:舊五代史/卷150|舊五代史·志十二·郡縣誌]]》</ref>入[[遼]]稱南京析津府<ref>《[[:zh:s:遼史/卷40|遼史·志十·地理志四]]》</ref>,[[金朝|金]][[海陵王亮]]遷都至此,易名為中都<ref>《[[:zh:s:金史/卷24|金史·志五·地理上]]》</ref>。[[元]][[一二七二年|至元九年]]更名大都。<ref>《[[:zh:s:元史/卷58|元史·志十·地理一]]》</ref>


有[[明]]乃興,以[[南京|應天]]為京師,更大都為北平府,燕王[[明成祖|棣]]藩國在茲。洎燕王興兵[[靖難之役|靖難]],旋以北平為行在、北京,[[一四二一年|永樂十九年]]後,稱京師順天府。<ref>《[[:zh:s:明史/卷40|明史·志十六·地理一]]》</ref>有[[清]]定鼎中原,亦定都於此。<ref>《[[:zh:s:清史稿/卷54|清史稿·志二十九·地理一]]》</ref>
有[[明]]乃興,以[[南京|應天]]為京師,更大都為北平府,燕王[[明成祖|棣]]藩國在茲。洎燕王興兵[[靖難之役|靖難]],旋以北平為行在、北京,[[一四二一年|永樂十九年]]後,稱京師順天府。<ref>《[[:zh:s:明史/卷40|明史·志十六·地理一]]》</ref>有[[清]]定鼎中原,亦定都於此。<ref>《[[:zh:s:清史稿/卷54|清史稿·志二十九·地理一]]》</ref>

二〇二三年六月二日 (五) 一四時四〇分之今審

北京市
北京市之所在
北京市之所在
歸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
屬地 十六區
治所 東城區
執事 市長陳吉寧、市委書記蔡奇
用語 官話北京話
人口 兩千一百七十萬有奇
北京市行政區劃圖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亦為直轄市。方二十四萬六千百五十八頃,口二千百七十萬有奇。建城凡三千餘年,歷朝建都亦八百餘年,為文史名城,與南京洛陽西安齊名。

北京古稱薊,為都。為廣陽郡,屬幽州,亦為廣陽國都。[一]復為廣陽郡治,西晉時為燕國都,東晉北周為燕郡。[二]大業三年改涿郡。[三]武德年間復稱幽州,後屬範陽節度使。安史之亂時為偽都。[四][五][六]五代劉仁恭亦僭號於此,為後唐所滅。[七]稱南京析津府[八]海陵王亮遷都至此,易名為中都[九]至元九年更名大都。[一〇]

乃興,以應天為京師,更大都為北平府,燕王藩國在茲。洎燕王興兵靖難,旋以北平為行在、北京,永樂十九年後,稱京師順天府。[一一]定鼎中原,亦定都於此。[一二]

民國新創,亦以北京為國都,稱京兆地方,至民國十七年複易名「北平」。廿六年倭難卅四年光復。然中國又遭國共內戰之劫,太平實未臨於社稷矣。歷四年之干戈,民國三十八年中國國民黨退守臺灣,中國共產黨大陸,立國曰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北平,復而易名北京也。

它典

引據

  1. 漢書·地理志第八下
  2. 晉書·志四·地理志上
  3. 隋書·志二十五·地理志中
  4. 舊唐書·志十八·地理志一
  5. 舊唐書·志十九·地理志二
  6. 新唐書·志二十·地理志三
  7. 舊五代史·志十二·郡縣誌
  8. 遼史·志十·地理志四
  9. 金史·志五·地理上
  10. 元史·志十·地理一
  11. 明史·志十六·地理一
  12. 清史稿·志二十九·地理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直轄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慶市
  黑龍江省  | 吉林省  | 遼寧省  | 山東省  | 河北省  | 山西省  | 陝西省  | 甘肅省  | 青海省  | 江蘇省  | 安徽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浙江省  | 江西省  | 湖南省  | 四川省  | 福建省  | 廣東省  | 貴州省  | 雲南省  | 海南省  | 臺灣省註一
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內蒙古自治區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西藏自治區  | 廣西壯族自治區
特別行政區   香港區徽 香港特別行政區  | 澳門區徽澳門特別行政區
註一:兼攷臺海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