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 BACK << -|- >> HOME <<)

河與海的對話

吳佩昇 宜蘭縣大進國小
四面環海的臺灣,生活與水緊密相連,親山近水更成了許多人休閒生活或運動的一環。本校實驗教育水域課程,透過獨木舟課程,讓學生在游泳技能與自救能力的基礎下,學習另一項運動技能,不僅能保護自身安全,更能擁有健康的生活。
隨著國民平均所得增加與勞基法訂定每週基本工時,帶動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休閒風潮,同時加速政府檢視山林與水域的開放或解禁的腳步,在兼顧環境生態、安全風險與休閒活動之下,讓海洋子民真正擁抱袤廣的湛藍。
吳佩昇 宜蘭縣大進國小
四面環海的臺灣,生活與水緊密相連,親山近水更成了許多人休閒生活或運動的一環。本校實驗教育水域課程,透過獨木舟課程,讓學生在游泳技能與自救能力的基礎下,學習另一項運動技能,不僅能保護自身安全,更能擁有健康的生活。
隨著國民平均所得增加與勞基法訂定每週基本工時,帶動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休閒風潮,同時加速政府檢視山林與水域的開放或解禁的腳步,在兼顧環境生態、安全風險與休閒活動之下,讓海洋子民真正擁抱袤廣的湛藍。
學習目標
  • 具體操作獨木舟相關技能
  • 明瞭水域活動時相關安全措施
  • 察覺河川周遭環境問題,討論因應方法
  • 體驗海洋休閒與重視戲水安全的親海行為
教學流程

活動一、挑戰自我,划出健康

冬山河生態綠舟是學校實驗教育課程《移動教室-水域課程》獨木舟的教學場域,從四年級開始的獨木舟課程,讓孩子從水域安全與自救出發,進而學習另一項水域運動技能。經過兩年的練習,學生操舟技巧逐漸純熟,開始拉長訓練距離,挑戰體能與耐力。

活動二、冬山河的前世與今生
冬山河,家鄉的生命之河,承載歲月的滄桑與希望。慕名造訪的遊客,欣賞它獨特的風貌,從山之谷(新寮瀑布)到海之濱(五結防潮閘門),處處可見訪客足跡。五六零年代的冬山河,曾是沿岸住民心中的痛,連日豪雨的氾濫是家常便飯,遑論天災肆虐下的汪洋,直到總統勘災後帶來重生的希望。今日擁抱冬山河的精采之餘,希望能察覺河流所承受的環境壓力,愛惜並守護這條家鄉的生命之河。

活動三、葉葉扁舟自在行
弧形的宜蘭海岸線,像是畚箕口般,迎著四季吹拂的東北風。南北兩端的海岸以岩岸為主,頭城外澳至蘇澳無尾港段則為礫石砂岸。平時半封閉水域的獨木舟練習,轉換至受海波與潮汐影響的海上進行,雖是一項挑戰,卻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好好感受從海洋回望陸地的難得視角。

活動四、擁抱大海

弧形的宜蘭海岸線,像是畚箕口般,迎著四季吹拂的東北風。南北兩端的海岸以岩岸為主,礁溪至蘇澳段則為礫石砂岸。相較於北端的海蝕平台地形,蘇澳至烏石鼻南段斷層海岸的灣澳與岬灣,較適合海上舟艇的操作。

活動五、「塑」戰速決~
還給海洋一片蔚藍
隨著河川入海的廢水與垃圾,是海洋生態的浩劫,無法分解的塑膠製品更在洋流的擾動下,在浩瀚海洋中無止盡的漂流,汙染了脆弱的生態系統。在大自然面前,每個人的力量或許渺小,但是眾人的渺小終能匯聚成堅定的力量,就從沙灘上的海廢開始拾起,還給海洋一片最純淨的蔚藍。

檔案下載
教學心得
以本校實驗教育主軸《移動教室-水域課程》獨木舟教學為基礎所設計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勇於接受挑戰,更能關注環境,讓原本的學習場域跨越了時空,向上溯源(冬山河的前世今生)、向下開展(河與海的連結)。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透過觀察、提問、討論和分享,對上課內容有感受、有想像,並且藉由實察活動(水質檢驗、文史解說、海上操舟),深化學生與土地的連結,相信日後對冬山河的回憶,除了獨木舟,還有百年風華的蛻變,以及對這片土地的關懷。
待五結防潮閘門改建工程完工之日,或許葉葉扁舟能順流划向太平洋,回首遠眺,勾起你我心中河與海的對白。

一起觀看更多豐富的<<<公視海洋影音節目>>>點擊我🐟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