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6月18日消息(记者韩雨晨)为充分挖掘新工科建设过程中的优秀成果,助力优秀建设经验互学互鉴、融合共享,日前,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天津工业大学承办、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支持的“创新融合 智慧共享”2024年京津冀高校新工科创新成果展在天津工业大学举办。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韩雨晨 摄)

本次京津冀高校新工科创新成果展设立创新成果展厅、“工程+”传承创新与实践展厅、“艺工交叉·智创融合”展厅和民族服饰艺术与创新研究中心展厅,展出140余项京津冀高校新工科建设成果,类别涵盖多学科本科生毕业设计项目、研究计划项目、项目式课程项目等,既有平台又有单项项目,既有本科生毕业设计、研究计划项目又有项目式课程,平台项目各具特色,内容精彩纷呈、创意十足。

在创新成果展厅,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智能足球捡球机器人等多种机器人轮番登场;便携式口腔检查牙科椅箱组创新设计等生命健康领域创新成果一一呈现;纺织科技与功能性服装开发、“堡垒”主动-被动双重防寒保暖服等项目让人耳目一新。在“工程+”传承创新与实践展厅,集中展示了“纺织特色、自制设备、艺工结合、创新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训练平台,将元宇宙、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传统技艺之中。在“艺工交叉·智创融合”展厅,作品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主动聚焦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带来的传媒艺术新业态,呈现了数智赋能之下中国传统艺术的数字重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活化研究及教学成果。在民族服饰艺术与创新研究中心展厅,以“线”为主,贯穿“纺梭”这一主题元素,展示了具有纺织服装非遗特色的最新教学成果和学生作品,为师生充分挖掘纺织非遗文化提供了新途径。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韩雨晨 摄)

此外,作为本次展览一大亮点的动态成果展由天津工业大学师生策划演出,创编的节目聚焦艺工融合、医工融合、劳动育美、文化创新等理念,生动展现了新工科建设改革育人成果。“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有热情,也很有想法,参展项目让观众们大开眼界,拓展了大家对新工科建设的思路。对于未来新工科人才培养,我也充满信心。”现场观展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张亮说道。

天津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春红表示:“新工科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对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给出的中国应答、中国方案。此次展览促进了优秀新工科建设经验的校际交流与推广应用,为后续天津市新工科扩面推广提供更好借鉴,注入更多创新活力。天津工业大学也将以此次成果展为新起点,深入推进新工科扩面建设,交叉融合再出新成果。”

编辑:周思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