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 BACK << -|- >> HOME <<)

中 文   |   Português   |   English |  home 返回主頁


簡介

澳門博彩業歷史悠久,跨越3個世紀,被冠以“東方蒙地卡羅”及“亞洲拉斯維加斯”之美譽,是澳門現時最重要的經濟支柱。2009年博彩稅的收益約佔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收入七成多。近年,澳門的博彩毛收入更曾超越了美國拉斯維加斯金光大道,成為全球第一大賭城。澳門博彩業有今天的成就,建基於多年來中央及特區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商人的積極投資及華人對博彩遊戲的喜愛。本文將以時間為順序,簡述澳門博彩業的發展歷史。

博彩業發展初貌

澳門博彩業的發展可追溯至16世紀,澳門開埠初期。那時的博彩業主要是由中國內地移居澳門的建築工人、碼頭工人及傭僕所帶動。由於當時没有法規監管,大大小小,由賭檔莊家自行開設的賭檔、賭枱便遍佈大街小巷。

鄰埠香港1842年割讓給英國後,澳門的貿易港地位漸被香港取代。為增加澳門稅務源頭及主流經濟的產業多元化,澳葡政府於1847年,首次正式把澳門博彩業合法化。19世紀50年代,單是玩“番攤”的賭館已有200多家。到了19世紀後期,博彩業漸趨發達,賭餉成了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澳門開始以博彩聞名,被人們譽為“東方蒙地卡羅”。

1930年,以霍芝庭為首的「豪興公司」歷史性地初次投得全部博彩遊戲的專營權。「豪興公司」曾先後於新馬路中央酒店及域多利戲院舊址(今新馬路大豐銀行)經營賭場。「豪興公司」對澳門博彩業及其周邊配套服務作了創新的改進,例如為賭場進行堂皇華麗的裝修,設置戲台,為客人提供免費水果、香煙、食品及代客購買船票等。

1932年,賽狗博彩活動首次由范潔朋等一群海外華僑及美國商人引進澳門。他們組織了「澳門賽狗會」,興建賽狗場,即現在的「逸園賽狗場前身但這種新的博彩方式在當時並不是太受歡迎。

澳門賽馬活動早於 1842年出現,但有規模的賽事則於1927年才由當時獲得賽馬專營權的「澳門萬國賽馬體育會」於新建的黑沙環賽馬場舉辦。

1937年,澳門博彩業作了一次影響深遠的大改革。當年,澳葡政府頒令,將所有博彩業專營權集中,進行統一承投。最後由傅德榕及高可寧為首的「泰興公司」投得。「泰興公司」改建新馬路的新中央酒店為旗艦賭場,引入百家樂(現時澳門最受歡迎的玩法)等的新式博彩遊戲。

其後中日戰爭爆發,香港淪陷。依靠香港賭客的澳門賽馬及賽狗博彩活動受嚴重影響,於1942年初停辦。 

1961年2月,經第119任總督馬濟時建議,葡萄牙政府批准開闢澳門為“恆久性的博彩區”,打造澳門成以博彩及旅遊為主要經濟發展項目的低稅制地區。馬濟時同時界定了賭博與博彩的定義:“凡博彩,其結果為偶然性,純粹幸運致勝者”,概稱“幸運博彩”。

博彩專營制度

鑑於「泰興公司」賭約將於1961年12月31日期滿,馬濟時總督及有關部門於同年7月頒佈第1496號立法性法規,決定屆時將已合法化之幸運博彩經公開競投方式批給專人承辦。那時由葉漢、葉得利、何鴻燊及霍英東等港澳商人組成的新公司及原持牌的「泰興公司」兩間公司參與競投。最後,由新財團獲得經營娛樂場、舖票、山票及白鴿票之專營權。同年8月,印尼華僑鄭君豹向政府申請恢復賽狗活動獲批,並與政府簽定為期8年的賽狗專營合約,組成「逸園賽狗公司」,並於1963年8月正式開業。

由葉漢、葉得利、何鴻燊及霍英東等人組成的新專營公司,於1962年註册並取名為「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簡稱「澳娛」)。「澳娛」的第一間娛樂場「新花園娛樂場」於同年開幕,從此展開其長達40年的幸運博彩專營事業。而旗艦業務「葡京酒店」及「葡京娛樂場」則待1970年才全部建成開幕。從開業至1982年,「澳娛」共獲准經營法例所規定的十多種博彩形式,其中包括番攤、百家樂、花旗骰、骰寶、廿一點和角子機等受歡迎的博彩形式。

1980年,葉漢成立「澳門賽馬車會」,引進了賽馬車運動,可惜未受歡迎,賽事投注額每況愈下,結果於1988年停辦。「台灣朕偉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於同年收購「澳門賽馬車會」,將之改造爲平地賽馬場,並於1989年9月舉行首日賽事。澳門賽馬場開業後便遭逢多方面不利因素影響,開業一年便出現財政困難。最終由「澳娛」集資10億元收購「澳門賽馬車會」繼續經營,賽事在1991年2月恢復。

1998年,「澳娛」又引入了日式彈珠遊戲機。同年,「澳門彩票有限公司」獲政府批准接受足球博彩投注,剛好趕及1998年世界盃賽事。「澳娛」積極拓展業務範圍,使之成為澳門博彩業最大的參與者。

回歸後之賭權開放

在澳門回歸中國前,社會早已對回歸後實行賭權開放的可行性作了多次不同層面的討論及研究。事實上,澳葡政府也曾為打破幸運博彩的專營局面作過考慮和準備。其中立法會於1986年通過的第10/86/M號法律中已規定“按照特別准照制度批給的最多數目為3個”。

1999年12月21日,即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翌日,行政長官何厚鏵宣佈邀請具國際博彩營運經驗的顧問公司研究澳門的博彩業前景。2000年7月,負責研究澳門博彩業發展、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的“澳門博彩委員會”正式成立。委員會於同年8月舉行第一次會議,決定聘請安達信(Arthur Andersen)顧問公司研究澳門博彩業的發展及為政府提出專業意見。

2001年8月,澳門立法會通過開放博彩業的第16/2001號法律,即《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就批給制度、經營條件、競投及承批公司的經營模式、股東與管理人員資格、博彩稅等主要項目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澳門特區政府決定待「澳娛」的幸運博彩專營合約於2001年12月31日期滿後,批出3份承批合約,為澳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及長遠持續發展打下堅固基礎,貫徹澳門特區政府“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施政方向。

作為對第16/2001號法律的補充,於2001年10月26日行政長官何厚鏵簽署了第26/2001號行政法規,即《規範經營娛樂場幸運博彩的公開競投、批給合同,以及參與競投公司和承批公司的適當資格和財力要件》,具體地規定了整個競投程序。同年10月30日,行政長官透過批示,設立共有8名成員的“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批給首次公開競投委員會”,審查競投公司資格及向行政長官提出批出經營合約的建議。

該委員會按照第26/2001號行政法規,於11月2日正式展開招標競投的工作;於截標日期前,即2001年12月7日共收到21份標書,其中3間公司由於沒有在規定期限內補交所要求的文件,因此未能進入續後的階段。提交標書的公司資金主要來自澳門、香港、美國、馬來西亞、澳洲、英國及台灣等地區,而且不少是屬於國際級的大型博彩經營集團

2001年12月31日,由於未能如期批出3份博彩批給合約,澳門唯一持有博彩專營權的「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於午夜12時後,獲延續經營期3個月。

2002年2月8日,澳門特區政府宣佈競投結果,將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權批給原「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新組成的「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澳博」)、「銀河娛樂場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河」)及「永利渡假村(澳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永利」)。特區政府分別於2002年3月28日、6月24日及6月26日與「澳博」、「永利」 及「銀河」簽署《澳門特別行政區娛樂場幸運博彩或其他方式的博彩經營批給合同》。於同年12月,特區政府與「銀河」就雙方所簽的合約進行了修改。主要是就「銀河」與「威尼斯人集團」(簡稱「威尼斯人」)的合作關係起了變化及「威尼斯人」獲准以「銀河」旗下的“轉批給”方式在澳門經營幸運博彩業進行修改。其後,「澳博」及「永利」亦先後於2005年4月20日及2006年9月8日各自與「美高梅金殿超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美高梅」)及「新濠博亞博彩(澳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濠博亞」)簽訂了轉批給合同。

在宣佈競投結果時,除了「澳博」,其餘剛獲得經營合約的博彩公司均需要時間籌備及興建娛樂場及配套設施,未能即時營運。

20045月,「威尼斯人」旗下首間娛樂場 - 金沙娛樂場揭幕,這是亞洲首個由美資公司投資發展的博彩項目。同年7月,「銀河」投資興建的首個娛樂場 - 銀河華都娛樂場亦開業。「永利」旗下娛樂場酒店於同年6月舉行奠基禮,並於20069月開幕20069月,「新濠博亞」正式接手營運“摩卡角子機娛樂場”,而其首個幸運博彩娛樂場 – 澳門皇冠(已改名為澳門新濠鋒)則於2007年5月開幕;同年12月,「美高梅」旗下的娛樂場酒店亦全面投入運作。

截至2020年底,澳門共有幸運博彩娛樂場41間。其中25間開設於澳門半島,餘下16間則設在氹仔。在總體娛樂場數目當中,「澳博」佔22間、「銀河」佔6間、「威尼斯人」佔5間、「新濠博亞」 佔4間、「永利」佔2間及「美高梅」佔2間娛樂場。此外,澳門逸園賽狗股份有限公司於2018年7月20日正式結束經營賽狗活動。

未來展望

隨著各承批公司在“金光大道”的大型建設工程相繼復工,澳門旅遊博彩業將呈現另一新景象。為促進博彩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政府將繼續按照“適度規模、規範管理、健康發展”的方向,著力提高博彩業發展的品質和檔次、切實加強和規範對博彩業的監管及認真關注博彩業開放和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讓澳門成為一個達國際水平的區域性旅遊、娛樂博彩及會議展覽中心。

註: 本網站如若刋登任何法例,均只僅作參考之用。官方版本請參閱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
澳門南灣大馬路762至804號中華廣場21樓   電話: (853) 2856 9262    傳真: (853) 2837 0296    Email: enquiry@service.dicj.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