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 BACK << -|- >> HOME <<)

苏州新闻网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电影- 时尚- 美体- 生活- 健康- 论坛- 视频- 博客- 房产- 旅游- 教育- 法律- 财经- 文化- 微博 | 通行证登录

首页 新闻中心 苏州社会 正文
85后绣娘摘得刺绣“金奖”
字号: 我要评论(0) 2012年05月16日 08:49 来源:姑苏晚报

本报记者 沈红娣 周伟蔚

5月14日,2012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评出刺绣类作品金奖,我市25岁绣娘吕小怡与母亲郁丽琴合作的两幅作品 《繁花似锦》和《希望》勇夺金奖,据悉,此奖在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含金量极高,仅次于山花奖,而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她是苏州刺绣领域获得此荣誉的最年轻的绣娘,还曾经是一位写字楼里的白领。

刺绣世家女

曾梦想做白领

吕小怡家住镇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刺绣世家,从她妈妈的外婆那一辈起就开始做刺绣。小学时功课不紧张,她就开始跟着妈妈学刺绣,从初中开始,每个寒暑假,除了做作业的时间,吕小怡都要拿着绣花针练习刺绣。

妈妈郁丽琴是一位著名的绣娘,妈妈绣好了的作品再由爸爸负责销售。从小,吕小怡亲眼看着父母为了生活辛苦工作,妈妈经常为了赶制作品通宵熬夜,爸爸辛辛苦苦在外地销售也常常卖不到满意的价钱,这些让她从小就在心里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好好学习,以后考大学,然后做一个坐办公室的白领,再也不能像父母这样做“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了。

妈妈的作品让她辞职做“文化绣娘”2006年,吕小怡如愿以偿地考上了苏州一所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学习用功的她毕业后顺利在园区一家网络公司找到了一份十分满意的工作,然而此时,一个念头一直在她心里打转:要不要辞职回家做绣娘?

原来,2006年,妈妈郁丽琴用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幅伟人作品《毛泽东与战友》,这幅绣品的原型是长期挂在毛泽东家人邵华家里的一幅油画,因为时间久远,原来的作品色彩已经暗淡了,征得邵华同意后,由郁丽琴对作品进行了“复制”。这幅刺绣作品引起了强烈反响,郁丽琴和丈夫一起亲自前往北京将这幅作品无偿送给了邵华。这件事情给年轻的吕小怡非常大的震动:“我们这里人一直把刺绣作为一项糊口的手艺,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会送给国家领导人,现在刺绣的地位真的不同了。”

2010年的世博会,郁丽琴接到邀请前往苏州馆进行刺绣表演,为了帮妈妈的忙,当时已经工作了的吕小怡专门请了三天假作为助手在苏州馆里一同表演。短短三天,让吕小怡强烈感受到了刺绣在世人心中的地位:“我发现刺绣再也不是以前人养家糊口的手段了,它现在作为一门艺术被人们接受了。”这次的经历让吕小怡彻底下定决心:放弃自己从小梦想的白领工作,回家做绣娘。

将给刺绣带来年轻元素

辞职回家后,吕小怡拿起绣花针做起了全职绣娘,年轻的她不仅在专业领域突破了母亲辈的传统学习方式,更是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了很多年轻时尚元素。吕小怡告诉记者,现在有不少艺术机构为绣娘提供专业培训,去年她就曾去清华美院接受了为期两个星期的素描、色彩方面的培训。而去年年底,吕小怡在江苏省“艺博奖———银针杯”刺绣作品比赛中获得银奖的作品《流沙》也充满了年轻的元素:大面积的金色象征着时间,就像流沙一样流逝。这种与传统题材、传统色彩差异较大的作品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好评。

刚刚获奖的《繁花似锦》和《希望》两幅作品是吕小怡和郁丽琴合作的,《繁花似锦》不像传统针法那样排列齐整而是在错综交叉的线条中显示牡丹花瓣的轻薄、肥厚,而《希望》选择了刺绣中难度较大的人物肖像领域,将画面中女孩的眼神绣得极为传神。苏州市苏绣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冯朝雄告诉记者,本届博览会苏州选送了500多幅刺绣作品,仅3幅获得金奖,其中吕小怡和母亲合作的作品就占了2幅,而吕小怡更是该展览会刺绣类历届获奖选手中最年轻的金奖得主。

对于未来,吕小怡有不少想法,要融合进现代、科技元素:“我要制作年轻人喜欢买、消费得起的刺绣作品。”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65246092(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古月娜拉]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