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 BACK << -|- >> HOME <<)

苏州新闻网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电影- 时尚- 美体- 生活- 健康- 论坛- 视频- 博客- 房产- 旅游- 教育- 法律- 财经- 文化- 微博 | 通行证登录

首页 新闻中心 苏州社会 正文
惠丰农贸市场遭遇“平价冲击波”
字号: 我要评论(0) 2012年04月13日 09:13 来源:姑苏晚报

本报记者 叶永春

姑苏晚报记者:

你好,我们是浒墅关惠丰农贸市场的个体经营户,当初市场开张时,我们被招商进来,辛辛苦苦经营6年,生意刚刚有一些好转。但去年年底,我们约30个摊位接到市场负责人通知,说为了建立平价市场,要让我们全部撤出去,大家不愿意走,市场就被停了水也断了电。我们经营有证有照,遵守市场规章制度,也没有拖欠费用,为了引进平价市场就把我们赶走的做法既不合情又不合理。

惠丰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2012年4月9日

近30户摊主同时“丢饭碗”

4月9日,记者来到浒墅关惠丰花园,发现“农贸市场不做了”这条消息已在小区内传开。当记者询问去农贸市场怎么走时,居民们所指的全都是周边“文昌”、“浒墅关老街”等地的市场,却对小区门口的这家惠丰农贸市场视而不见。记者看到,该市场门口鲜有人员走动,被摆放到门外的几个摊位前也少人问津。因市场内没有电开不了灯,乍一走进市场,便感觉到眼前一黑,只见里面近三分之二的摊位已被拆光,有几名工人在一旁施工,一些新货架被摆放在一边。

不愿从市场撤出的摊主蔡师傅说,他老家盐城,做了10多年禽蛋类生意,货均从老家运来,因只需考虑运输成本,价格在苏州还算有些优势,原本,他在文昌路的老菜场做,2006年见惠丰农贸市场开业招商,他便把摊位搬到了这里,看中的是这里接下来的人气,他的摊位每年交给管理方近9千元费用,租约一年一签。由于刚进来时居民少,生意一直很不景气,直到2009年,居民和流动人口逐渐增多后,生意才开始一年比一年好,如今他和爱人靠这个摊每个月可收入两三千元,勉强维持生活。一旁,原本在市场内做小商品生意的吴阿姨说,她去年进入这家农贸市场,摊位费加上管理费一共花了1万多元,经营一年后,刚刚赚回成本,因自己的租约还未到期,这次从市场搬出,获得违约金1万多元,但她表示,自己从菜场撤出实属无奈,如今家中还堆积着不少货无法售出,很苦恼。

“我已经连续二十多天亏本了,回去老婆天天说我。”鱼摊摊主李师傅说,上个月市场停电后,他的鱼因缺氧死了不少,平均一天做最多也就三四笔生意,如此下去,自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平价市场进来我们不反对,但希望对我们能公平、公正。”

“平价”来了便可抛开老菜场?

“如果我们还有多出来的地方,倒也可以让他们经营试试看,但这不现实。”苏州新浒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先生说,即便展开竞争,他也对经营户不看好。他说,惠丰农贸市场即将由太仓一家名为“仓润”的农副产品公司开设农产品“平价超市”,他们之前曾去该公司考察过,发现其农产品种类齐全,货源充足,因为是直销,省去了不少中间环节,加上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在租金上物业也给予很大优惠,因此“平价超市”的价格可以做到比周边市场低20%,这一条款也被写入合同,该“平价超市”的售价将接受管理方及物价部门的双重监督。

对于老经营户的说法,张先生称,因惠丰农贸市场的菜价比周边其他菜场要贵一些,一直以来生意都不是太好,市场内的摊位有不少都空着,其中大部分经营户的租约也于去年年底到期,他们留了一段过渡期,还与“仓润”进行交涉,“仓润”也愿意在招聘时优先考虑经营户,但经营户不同意。

对于农贸市场即将迎来的变化,惠丰花园一名居民说,小区周边分布着多家农贸市场,对于“平价超市”是否能做到每一种农产品都能比周边同类产品低,他暂时还是持观望态度。

同时,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处农产品销售点,发现受“平价潮”的冲击,经营状况不一。昨晨,正是市民买菜时段,可惠济桥东堍一家农贸市场内人流量并不多,去年,在其南侧近500米处,开了一家农产品平价专场,或受“平价潮”冲击,记者看到这家农贸市场外的门面房贴出了转租公告,里面多个摊位空着,贴在墙上的一张价格公示牌上,各种产品的价格还定格在“10年6月9日”。与之相比,皋桥北侧的阊门内下塘街———这个被居民们默认的“菜市场”,却迎来了比往日更多的人流,“菠菜卖1块了,卖完就收摊啦。”巷口,一名老汉的报价吸引了众多市民。相比之下,北边近300米处的“平价专场”显得毫无优势,这里只有几个窗口,当日的价格公示牌上“洋葱、小白菜1.5元”、“药芹、黄瓜2元”等报价很吸引人,但居民认为,这里的菜“卖相”不好,也未经挑拣,加上肉类无价格优势,窗口前已不再像刚开张时那般热闹。

业内人士:薄利多销才是“王道”

“以前不做平价时,我们的生意也很不景气,一半的场地都停放着电动车。”富强农产品平价直销专场负责人介绍说,“专场”还处于传统农贸市场模式时,里面的经营户分散销售,不但价格高、不公开,还有摊主对市民强买强卖,经营状况很不乐观。转为“平价专场”后,由他们单位一家承包,每天到太仓、山东等地采购农产品,按照物价部门公布的最高限价,最低做到了比限价下浮20%进行销售,他说,目前他们的农产品销售部分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依靠门面出租,可维持经营,接下来靠“平价”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气后,预计下半年便可盈利。

记者看到,该专场值班室设有打卡机,大部分摊位由员工经营,此外还辟有农户自产自销区,对本地农户开放摊位,免摊位费和管理费。他说,本地农户的农产品最新鲜,售价也比”平价专场”高出不少,让其在一个场地内公平竞争,一则杜绝了路边摊,二则农产品种类有个互补,让市民比较购买。

“平价专场本来谁也没有开过,也不知道该怎么转换,我们也是在摸索中学习。”这名负责人表示,转换成“平价专场”1年多来,他发现,只要吸引了人气,薄利多销,诚信经营,才能盈利,“平价专场不再是传统的农贸市场,而是农产品超市,这个想法首先要转换。”他说,目前他们认为这样的模式竞争力强,接下来还将对周边的另一家农贸市场作相应的转换。

[责任编辑:小薇]

点击排行榜